大学生找工作就像找对象,适合自己才是最好

企业求职:不缺岗位缺人才

记者 张益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【典型个例】

  “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”

  陈婷婷,东阳人,个子小小的,戴一副黑框眼镜,双眼特别有神。3年前,她研究生毕业,在校园招聘会上,遇上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,双方互相对上了眼。

  “2010年6月21日开始上班,正好满三年了。”6月25日,说起在企业上班的日子,陈婷婷感到满足:“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”

  位于义乌佛堂镇的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,成立于2000年9月,致力于研究和生产医药原料药及其高级中间体。陈婷婷是质量研究员,主要负责做实验等。

  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,到企业工作并非上选。对此,陈婷婷不以为然,“找工作首先要看自己的性格,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当公务员。”

  陈婷婷说,她的不少高中、本科同学都选择考公务员,而研究生同学则有很多人选择到企业上班。“在企业上班,压力要比公务员和国企大,但是发展机会也更多,公司更注重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,并非一定要论资排辈。”

  作为一名公司引进的人才,陈婷婷也享受到了不少义乌的好政策,“每年有5000元租房补贴,佛堂目前在建人才公寓,到时候可以去申请。”而且,公司十分注重人才培养,若自己想再去读博士,可以报销学费。

  提起待遇这一话题时,陈婷婷没有回答,但她笑得很开心。她说,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
  如今,她周一至周五工作生活在公司,周末回东阳,过起了“双城记”生活。“公司有双休,也是吸引我来这里上班的重要原因。”

  华义医药人力资源部经理蒋娟说,公司有280多名员工,每年进来的大学毕业生大约10名。如今,大学毕业的员工占比为45%左右。由于公司管理较好,各项制度健全,极少有人离职。

  “当前,我们公司需要大量管理型、知识型人才,但由于受行业对口、区位制约等因素影响,人才引进依旧是企业当前急需破解的瓶颈。”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【有关背景】

  不缺岗位,缺人才

  “最难就业季”,应届毕业生到企业的就业机会多吗?

  “今年,企业招聘应届生数量,比往年多。”义乌市人才服务局开发管理科科长方全说,就目前看来,相比求职的大学生数量,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多,“因此,只要求职者愿意去干,工作是不难找的。”

  据悉,7月20日,义乌将举办一次大型的夏季人才交流会。“已有700多家企业报名,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。”方全表示,这些岗位比较全方位,有不少是适合应届大学生的。此外,根据金华的统一安排,义乌还将举办一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,40多家企业将提供近700个就业岗位。

  对于“不缺岗位,缺人才”这一说法,记者也从搜才网(义乌)处获得证实。搜才网在义乌开展招聘工作已经第11年,在该网登记注册的企业,以义乌为主。网站在综合招聘的基础上,结合义乌实际,突出招聘国际贸易、电子商务、国际物流等岗位。

  “从今年应届生求职反应情况看,义乌还处在供不应求状态。”搜才网(义乌)有关负责人潘梅珍说,近三个月,应届生登记求职简历数为26821名,约占总数的27%。

  据统计,近3个月,共有2865家企业在搜才网(义乌)发布了42886个岗位,愿意接受应届生的岗位有14190个,约占总数的30%。“按职位类别分,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和销售两个岗位上,约占50%。其他则主要涉及文职类或营业员之类,占30%。”潘梅珍说。

  潘梅珍表示,从义乌目前看来,并不存在应届生到企业就业难的情况,“反而是一些企业招聘人员经常要吐槽‘人才难招’,因为大多数90后在找工作时,都是先仔细考虑公司环境、福利,再提出工资要求的。”

  【现象分析】

  找工作就像找对象

  合不合适自己知道

  “找工作就像找对象,机会其实很多,就看大学毕业生能否看上。”采访中,义乌市人才服务局有关负责人笑着比喻道。他说,是否适合在企业工作,也只有自己最知道。

  应届生倪成是江西人,记者日前在义乌人才市场附近遇见他时,他正复印了不少求职资料。交谈中记者发现,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很清晰:“公务员考试就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,一年更比一年难,我不想将大量时间耗费于此,不如安心在企业找个工作,好好干,多学习,相信也能做出一番成绩的。”

  对于企业内不少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,义乌一纺织企业负责人龚先生也道出了苦衷:“现在不少大学生对企业要求很高,办公、住宿环境都要好,必须要配备网络,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不高,工作上不求上进,还不时想着跳槽。”因此,他们更喜欢招一些本地的应届毕业生,稳定性相对较高。

  义乌某外贸企业的负责人陈先生,经过自身多年努力,从职员走上老板位置。“企业也有广阔天地,大学生在此可以大有作为。”他说,只要自己踏实肯干,新人极易脱颖而出,“尤其是企业里岗位众多,新人若能沉下心好好磨练,那自身综合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,很快就能独当一面,发展机会还是相当大的。”

  对于“找工作就像找对象”这一说法,陈先生表示赞同,“毕业生找工作很重要,找一个合适的岗位更重要,因为只有对上胃口,才更容易激发自身才能,发挥自身特长,得到更快发展。”他说,这个“合适”要考虑自身专业、性格、能力等。“当然,企业如何出台优惠政策,吸引更多大学生长期稳定工作,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。”